中国工业润滑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在线客服
  •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行业新闻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7月开征

时间:2012-06-07 10:10来源:未知 作者:support 点击:
------分隔线----------------------------

        5月28日,财政部、交通部联合发布《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根据《办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接收从海上运输持久性油类物质,包括原油、燃料油、重柴油、润滑油等持久性烃类矿物油的货物所有人或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该基金征收标准为每吨持久性油类物质0.3元,并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

        “过境不征”有失公平?

        在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看来,多部门之所以出台此项新政,是基于保护海洋环境及促进我国海洋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虑。

        “最直接原因是近年来我国船舶污染事故发生频繁,其中地区环保意识不强、监管不到位、海上石油开发及勘探公司推卸责任成为了出台此项政策的导火线。” 白朋鸣对记者表示,“此外申诉途径过长、采集证据困难也有间接影响。”

        据相关统计数据,1973年—2006年,我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635起,其中溢油50吨以上的重大船舶溢油事故共69起,总溢油量37077吨,平均每年发生2起,平均每起污染事故溢油量537吨;自2005年以来,全国沿海和内河水域发生船舶污染事故253起,其中溢油量50吨以上的事故9起。

        白朋鸣认为,《办法》的出台有利于建立灵活的船舶油污赔偿机制和提高海上作业安全性的同时,还有利于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利益与环保效益双提升。这有利于保障油污受害人利益和维护海洋环境。

        根据《办法》,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由交通部所属海事管理机构向货物所有人或其代理人征收;基金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收入全额上缴中央国库,实行专款专用。

        《办法》同时明确,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过境运输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只,不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对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有失公平。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王潇玮指出,既然这项基金是出于保护海洋环境的目的而征收,那么就应一视同仁地对所有可能造成我国辖内水域污染的运油船舶进行征收。“我国有大片海域处于国际油运线上,每年有大量日本、韩国的油类进口船舶由此过境,如果不对其统一征收赔偿基金,明显不够公平。”王潇玮对记者坦陈。

        征收造成成本上涨压力甚微

        根据《办法》,该项基金征收标准为每吨持久性油类物质0.3元,按照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25378万吨计算,石油进口企业每年将需要缴纳7500万元作为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分摊在三大石油公司每家约为2500万元。

        由此看来,国内油企每年因此增加的费用不少,但是相对于每艘运油船舶增加的成本而言,可谓九牛一毛。

        按美国原油期货目前约90美元/吨的价格水平匡算,一船30万吨原油价值约在2700万美元。国内油企在接收一艘此吨位的船舶时,仅需要缴纳9万元人民币(约合1.4万美元)的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增加成本部分仅相当于原货物成本的0.052%。

        有业内专家表示,尽管0.3元/吨的赔偿基金,对石油石化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微乎其微,但应防止相关企业以此为由搭车涨价,进而推高终端销售价格,增加普通消费者的支付成本。

        《办法》明确,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对任一船舶油污事故的赔偿或补偿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国家将设立由交通部、财政部、农业部、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旅游局以及缴纳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主要石油货主代表等组成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处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具体赔偿或者补偿事务。

        对于0.3元/吨的征收标准,交通部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0.3元这个数字并非一成不变,因为它是根据几年前的国内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情况确定的。如果未来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少,也许会降低基金的征收费率,甚至停止基金的征收;如果船舶污染事故发生频繁,基金很快用完,也有可能增加征收的比例。
 

------分隔线----------------------------
何充分利用手机作为有效工具,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了解润滑油行业行情?
请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商机苑”分别点击:“商机苑-润滑油信息”“商机苑商学院”“商机苑-设备润滑管理咨询”,并关注!
(责任编辑:support)

本信息为中国工业润滑网专题报道,如需转载本网站上述信息内容,请务必注明:中国工业润滑网
------分隔线----------------------------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合作伙伴客户服务帮助中心交换链接信息反馈

Copyright © 2006-2014 工业润滑网 版权所有 电话:0755-26817490 传真:0755-26852894 Power by DedeCms

粤ICP备10039529号-3